時頻分析-理論與實務之訓練課程[台北場]

  逸奇科技舉辦為期三天的「時頻分析-理論與實務之訓練課程」,邀請到諸多學者為大家帶來不同領域研究成果的發表,包括中研院地球所的汪中和博士、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的馮正一教授、中央大學數據分析中心羅孟宗博士、譜威科技林裕宏經理、阮炯堯課長、國泰醫院蘇亦昌醫師等人,我們也很高興有將近80名的參加者前來共襄盛舉;此外,本次利用課程期間,請逸奇科技工程師現場提供部份學員做簡易的資料分析處理,特別感謝當天提供資料且願意於課堂上公開且分享之學員。
活動照片如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Continue Reading »

研討會&教育訓練 Support 15 11月 2010 26 則留言

10/27 [大同大學]時頻分析於迴轉機械之振噪檢測訓練課程

講師簡介  
 吳豐泰 / 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系 博士 / 逸奇科技專案經理

課程簡介  
  此次研討會目的在倡導迴轉機械產業要有檢測方法,尤其是針對工具機之零組件,例如主軸、齒輪箱、馬達等。經過品質檢測流程之後,提出一份檢驗品管報告。。邀請學界與業界的專業人才一起共襄盛舉,共同探討檢測方式與品質檢測的重要性。

  並且提出時頻分析技術 (Visual Signal) 並且透過噪音與振動之訊號分析 (Sound and Vibration Module),可以便捷的擷取振動、噪音、溫度與轉速計等訊號,協助研發人員所需的分析方法,提供排除問題的分析圖表並且提升生產製造技術,更可以加強整體人員素質能力

案例分享  
   有別於現今工具機主軸檢測只單一轉速的 RMS (G值),如下圖,從 SVM 分析中可以清楚看見主軸加速過程中 RMS 隨著轉速變化情形,更可以配合時頻圖了解主要振動的頻率變化,並找出相關原因,減低振動,利用圖形表示更能完全掌握主軸全工作範圍內振動特性。   

  利用 SVM 中的 Crest Factor 得到軸承撞擊振幅與 RMS 比值,利用 Crest Factor 更能彌補 RMS 產生的盲點,找出撞擊訊號,判斷軸承品質,最後可以利用 ICA 配合 Bearing Defect 判斷主軸前後軸承的內外環、滾珠或保持器損壞。

當日教材下載聯結如下:

投影片下載[gearbox]
投影片下載[利用轉速倍頻估測技術應用於振動診斷]
投影片下載[旋轉機械之異常振動診斷理論基礎]

研討會&教育訓練 Support 09 11月 2010 無留言回應

10/13-中研院[時頻分析與地球科學研討會]

本次逸奇科技於10/13與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合作舉辦「時頻分析與地球科學研討會」,很榮幸能邀請到中央大學數據分析中心 張建中博士、中研院地球所 汪中和博士、國立中山大學 許榮中教授、水利署 李如晃科長等,為我們的研討會帶來精采的演講,相關照片及教材下載聯結如下:

活動照片如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Continue Reading »

研討會&教育訓練 Support 19 十月 2010 58 則留言

[第二梯次]生醫訊號分析理論與實務研習營

本次逸奇科技於9/18與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合作舉辦「生醫訊號分析理論與實務研習營」,很榮幸能邀請到中央大學數據分析中心 黃鍔院士、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梁勝富教授、陽明大學腦科學所所長 郭博昭教授等,為我們的研討會帶來精采的演講,相關照片及教材下載聯結如下:

活動照片如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Continue Reading »

研討會&教育訓練 Support 05 十月 2010 48 則留言

時頻分析於迴轉機械之振噪檢測訓練課程 (VS01-48)

吳豐泰 / 逸奇科技 專案經理

講師簡介
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系 博士

課程簡介
 

  此次研討會目的在倡導迴轉機械產業要有檢測方法,尤其是針對工具機之零組件,例如主軸、齒輪箱、馬達等。經過品質檢測流程之後,提出一份檢驗品管報告。。邀請學界與業界的專業人才一起共襄盛舉,共同探討檢測方式與品質檢測的重要性。

  並且提出時頻分析技術 (Visual Signal) 並且透過噪音與振動之訊號分析 (Sound and Vibration Module),可以便捷的擷取振動、噪音、溫度與轉速計等訊號,協助研發人員所需的分析方法,提供排除問題的分析圖表並且提升生產製造技術,更可以加強整體人員素質能力
案例分享

Continue Reading »

研討會&教育訓練 Support 09 九月 2010 30 則留言

[第一梯次]生醫訊號分析理論與實務研習營

本次逸奇科技於8/17與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合作舉辦「生醫訊號分析理論與實務研習營」,很榮幸能邀請到哈佛大學醫學院彭仲康 博士、國泰醫院神經外科部蘇亦昌 醫師、政治大學應用物理所 蕭又新教授以及中國醫藥大學生醫工程研發中心段正仁 副主任等,為我們的研討會帶來精采的演講,相關照片及教材下載聯結如下:

活動照片如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Continue Reading »

研討會&教育訓練 Support 25 八月 2010 30 則留言

以Visual Signal實作地震相關訊號處理&分析

當日教材下載聯結如下:

投影片下載

講師簡介
錢瑨 
台灣大學 土木系水利組 碩士
課程簡介

地震造成的災害及所帶來的大規模破壞是非常具有毀滅性的,因此許多國家長期進行地震活動等研究與監測,企圖從複雜資料中找到與地震潛勢及斷層活動相關之因素。台灣處於特殊的地質環境,更是積極參與地震相關的研究工作。此次的課程蒐集了一些從不同的面向與地震有關的資訊,主要想探掘可能造成地震的成因或是藉由水文資料的分析結果進而作為地震前兆的參考!
案例分享
 
1. 地下水水位異常變化及地震前兆的預測。
2. 颱風可能引發慢地震的發生。
3. 小地震能量的累積或釋放作為強大地震活動之觀察。
 

2008年 7月-9月 嘉義泰興國小的應變儀時間序列時頻圖


(點圖可放大)

如有任何疑問,請來信 support@ancad.com

研討會&教育訓練 Support 26 七月 2010 無留言回應

結構自然頻率之估測-利用雙訊號相關性分析技術

當日教材下載聯結如下:

投影片下載

講師簡介  
 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 博士
課程簡介  
   結構之自然頻率主要取決於其幾何外型、邊界條件及材料參數等,其數值可藉由量測得知。擁有系統之自然頻率資訊才能有效制訂機械系統之操作頻率範圍,避免運作頻率及其相關之倍頻激振引發結構產生共振。本課程之目的在於利用輸入之激振訊號以及輸出之結構振動訊號的相關特性估測出系統自然頻率。首先介紹輸入與輸出訊號之時間域自我與交互相關函數計算,再將其轉換至頻率域以求得自我頻譜與交互頻譜函數,即可利用這些函數計算出系統之頻率響應函數及輸入與輸出訊號之相干函數,而藉由頻率響應函數之大小、相位和相干函數之大小即可判斷系統自然頻率之所在位置。

Continue Reading »

Visual Signal Support 13 七月 2010 31 則留言

生物醫學訊號-從時頻域分析來觀看生理訊號

課程簡介

在人的身體裡,也有著許許多多潛藏訊號,這些潛藏訊號與體內的生理器官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這些潛藏訊號又名為生理訊號,是生物體內各個器官運作之時所產生的生理現象。藉由周邊硬體設備量測生理訊號,透過MSE進行訊號分析,進而推估生物體當下的生理狀況與人體複雜度分析。
   而MSE是Multiscale Entropy(多尺度熵)之縮寫,是分析時間序列內涵訊息之複雜性的一種數學方法,藉由計算系統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尺度下之熵值,提供檢驗訊號複雜度的一個量化標準。而複雜度越高,訊號的自我相似度越高。此法常用於生理訊號與病理學方面之研究。常應用於,腦電圖(EEG),心電圖(ECG),肌電圖(EMG)。
   此訊號分析演算法是由美國哈佛醫學院彭仲康教授所發展的,主要是針對人體的生理數據進行分析,經過分析系統解讀後成為指標性的生理訊號,經過訊號分析處理之後讓臨床醫師作為參考數據,而此次研討會將更加深入探討各種生理訊號的分析技巧之研究說明,並實際應用Vigual Signal操作讓學員了解訊號分析方法。

Continue Reading »

Visual Signal Support 15 六月 2010 40 則留言

第二屆時頻分析與精密機械應用研討會

本次逸奇科技於4/22(四)與勤益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第二屆 時頻分析與精密機械應用研討會」,很榮幸能邀請到勤益科技大學的洪瑞斌教授,工研院機械所鍾裕亮 博士,PMC 精密機械研發中心黃興杰 資深工程師以及譜威科技林裕宏 經理等,為我們的研討會帶來精采的演講,相關照片及教材下載聯結如下:

活動照片如下:

P01.JPG P02.JPG P03.JPG P04.JPG P05.JPG P06.JPG P07.JPG P08.JPG P09.JPG P10.JPG P11.JPG P12.JPG

Continue Reading »

研討會&教育訓練 Crystal 30 四月 2010 43 則留言

« Previous PageNext Page »